以及網約車要安裝車輛行駛記錄儀等等,各地方也有不同的政策種子,最典型的就是四川交通廳發布的《關于在全省道路客運車輛上推廣應用衛星定位車載視頻監控監管系統的通知》,要求四川省內5萬多客運車輛全部安裝車載視頻監控設備,就四川這個市場而言,我們按每臺3000元,6萬臺也就是1.8億(假定原來都沒有安裝),這個數字相比智能交通管理的一些項目而言,全省的量還不如一個地市的天網或者智能交通管理項目,但對于這個行業來說,也不算小的盤子,尤其在部標機毫無利潤可言的現在,對于設備企業而言,要想度過寒冬,并等待未知的春天到來,就需要饑不擇食,更何況這還是一個色香味俱全的蛋糕,已經通過四川省廳要求的功能核驗的幾家設備企業能不能優雅的吃完這個蛋糕。
如果像部標機我家大門常打開那樣,別說優雅,不餓著就不錯了,可以預見的是,企業進入越多,價格戰的可能性越大,對于設備的質量要求而言,車載視頻監控產品的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看起來比較簡單,防震、防潮、防靜電等,但沒有一些技術沉淀,還真上不了梁山,現在并不清楚四川的功能核驗流程和時間長度,但一般的送檢應該是測不出產品的真實水平,對于一些主動安全技術,如疲勞駕駛檢測、駕駛行為識別、車道偏移預警等,更加難以界定技術優劣,只能是一個方向上的引領,對于銳明、有為等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的產品優勢的企業,或許并不歡迎政府的強制要求安裝行為,政策對他們而言或許是把雙刃劍,原來一個市場或許需要5~10年成熟,雖然量小,但持續、穩定,也有利于培養客戶對該產品的熟悉度。
強制要求之后,原本需要10年才成熟的市場,兩三年之內就收割完了,放入的企業數量越多,對原本有優勢的技術企業,其優勢也就不那么明顯了,客戶不知道如何選擇了,在全省范圍內,要求營運客車安轉車載視頻監控設備,四川并不是第一家,之前有吉林省,但并沒有像四川這樣出臺明確的標準以及功能核驗,只是要求安裝,安裝后的使用效果如何,也沒有后文,今年也有云南傳出消息,或要求省內所有客運車輛都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但還沒有正式的文件發布,就這三個省份而言,四川省的客運車輛數量是最多的,人口數量遠超過另外兩個省,而且居于西南中心,對周邊省份的輻射影響也最強,所以隨后會不會有其他省份也要求強制安裝,還有待觀察,2016年的商用車車聯網市場,在過去的10個月中,可說是泛善可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