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該衛星的成功發射也預示著我們在空間領域邁出了第一步。之后,美國的兩位物理博士在觀測斯普特尼克一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時,發現信號曲線與衛星的運動軌跡有緊密關聯。這一偉大的發現成為之后“子午儀”系統研發的墊腳石。1964年第一代衛星導航系統“子午儀”系統正式被使用。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在研發“子午儀”后又研發了新一代的定位系統。該定位系統的研發初衷是為了搜集情報。發展至今,美國一共有28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幾乎覆蓋世界。GPS的主要功能有以下幾種:導航功能。它的導航功能不僅限于地面導航,還可以進行海上導航和航空導航;測量功能。擺脫傳統的測量方式,通過科技手段精準測量被測物體;授時功能。利用衛星傳達的無線電信號對時間進行精準報告。
雖然美國的定位系統功能很全且幾乎覆蓋全球,但最先開始有衛星定位系統研究計劃的卻不是美國。更早之前,蘇聯就開始研究定位系統,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作為蘇聯解體后15個小國中最大的國家,理所應當延續了蘇聯之前的研發計劃。1993年俄羅斯開始研發本國的導航系統,到2009年,俄羅斯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共有30顆衛星服務全球。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是四大導航之一,1999年歐盟為了打斷美國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壟斷,提出此衛星導航系統的研發計劃,該系統共有30顆衛星,目前有18顆發射成功。
我國位于世界強國之列,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研發行列自然不會落人之后,20世紀80年代我國就已經開始探索。“北斗系統”由35顆衛星組成,目前成功發射的衛星有16顆。現階段,“北斗系統”已經能夠進行高精準度的導航定位功能以及授時功能等,且服務于全球。
雖然我國研制時間相比美國和俄羅斯較晚,但“北斗系統”無疑是最具潛力的系統。現階段“北斗系統”只發射了16顆衛星,且在不斷完善中,等35顆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其整體功能性必然又是一個質的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