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分析一下,共享汽車為啥會如此火。小編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人們的需求比較強烈。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擁有駕照的人數約在3億左,而私家車的保有量卻只有大約1億,這么算來,我國有著大量擁有駕照卻沒有車的人。而在限行、限購的大背景下,民眾買車、養車的成本高,城市停車難等問題,激發了廣大群眾,特別是“有照無車”群眾對共享汽車的需求。
第二,共享汽車體驗十分誘人。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各大企業紛紛伺機搶占市場來分一杯羹,共享汽車市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很多企業更是引入了豪車車型以吸引更多用戶的關注與使用。例如奧迪A3,寶馬一系等等的加入,一下子點燃了大家對共享汽車的熱情。
除了汽車本身外,作為共享汽車,還加入了很多新科技。例如車載wifi、指紋介入、人臉識別、酒精測試、智能語音等功能,這些都將為用戶營造出一個安全、舒適的駕乘環境。
由此看來,如此誘人的體驗效果,必是共享汽車如此火的原因之一。
So,共享汽車真的那么好嗎?甚至可以讓咱們拋去買車和租車的念頭?
小編的答案當然是:NO!
首先咱們來談談共享汽車與買車。在共享汽車推出之后,很多人都在宣導別買車,使用共享汽車就可以了。這種宣導從一定程度上跟“只租房不買房”的說法相同。共享汽車作為短暫的代步使用,確實是便捷實用。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有部分人還是無法接受這種只租不買的想法的。畢竟人們對車子的需求與房子大抵相同,在能力范圍內,人們會更希望擁有,擁有了才是自己的。再怎么共享,它終究不是自己的。
當自己正真擁有一輛車,就相當于是自己的第二個家,私人物品等都可以放在里面,但是使用共享汽車,它只能是一個代步工具,僅此而已。兩者在意義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
而共享汽車和租車兩者從本質上來說有一定相同之處,區別在于租賃方式、價格、服務等地方。
以TOGO共享汽車舉例。在使用之前要先通過審核后交1500元的押金才可開始使用。雖然有微型車和小型SUV可以選擇,但在計價上是一樣的。時長費早上7點到晚上21點是0.28元/分鐘,晚上21點到隔天早上7點是0.02元/分鐘;在此基礎上加上1.88元/公里的里程費用,即為用車費用。
例如往返兩個城市,使用時長一天24小時,費用總計達到了約300元。不過隨著市場競爭的愈發激烈,近來共享汽車的使用成本也在逐漸降低。上方有一張小編給大家總結的幾家共享汽車收費標準對比圖,大家估算一下費用心里有個底。
并且使用共享汽車也存在著許多難題:例如訂不到車,還車區域有限制、還車難,充電難,行駛區域范圍有限制,租車公司監管不力導致冒用他人信息借車等等,這一系列的難題都給共享汽車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租車方面,根據所選的車輛不同價格有所不同。以普通的家用車標準來選擇的話,價格普遍是要比共享汽車實惠一些的。但是不排除一些共享汽車公司價格優于租車公司。以小編親身體驗為例,一款約十萬的轎車租用兩天時長,在享受了一些優惠條件之后,費用合計不到500元。
并且租車公司的服務、汽車的保養維護等也做的比較到位,基于傳統租車行業數十年的發展基礎,租車的體驗從一定程度上優于共享汽車。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共享汽車是不可能完全取代買車和租車的。不管是共享汽車還是買車或租車,都有各自的優勢與缺點。處于風口浪尖的共享汽車,是共享經濟的產物之一,也是汽車租賃行業發展的必經過程。
我們且不斷言哪種方式將來會發展得更好更長遠,反而是希望共享汽車能夠健全發展,給廣大群眾提供一個便捷的出行方式。我們大可去體驗享受新鮮的共享汽車方式,也可在有需求有能力的時候租車買車。
在買車、租車和共享汽車之間,我們要理性對待,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不要被一些宣傳誤導了。希望將來的汽車行業能給我們廣大用戶提供一個安全、法制、健康的用車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