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京燃氣來說,智慧管網設備改變最大的就是我們的工作模式,除了巡線模式,我們的事故上報模式也與以前大不相同。”在北京燃氣集團總部大樓內,記者專訪了技術信息部副經理李夏喜。
以往,燃氣泄漏事故上報,主要通過三個途徑:巡線工上報、市民上報、城管等部門上報。后兩種都是被動上報,巡線工上報雖然可以看作是主動上報,但巡線工每次巡線實際上都是對某個點位的巡查,沒法做到24小時全線覆蓋。“巡線,工人師傅走過這段管線,每個點停留的時間都有限,此刻巡查發現沒問題,下一刻卻不一定。”李夏喜回憶,曾有一個在東五環外的泄漏事故,就發生在日常巡檢的間隙。“當時路過的行人發現地上的土不停地往天上飛,感覺很詫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感覺跟電影特技一樣。因為普通人根本不知道那里埋著燃氣管線,一漏氣就把土吹起來了。然后,更多人留意到天然氣那種特有的味道了,這才有熱心人找交警、找警察,最后上報到我們這里。”
如今,被動變主動了。通過對管線壓力的監控,可以得知是否泄漏,管線一旦失壓,會自動報警。更先進的是,可以根據管線沉降數據來分析、預警。“通過智能設備與北斗衛星連接,北斗給我們一個三維坐標,用以監控管線的狀態,是不是移位、是不是沉降,清清楚楚。”由于北斗數據已經精確到厘米級,所以微小的管線沉降都有反應,通過數據就可以分析出管線是否存在裂隙的可能,從源頭上排除泄漏事故。
李夏喜說,燃氣這種民生工程,一直以來備受重視,北京燃氣也致力于建設智慧燃氣,而北斗定位又提供了高科技輔助。“以前,巡線工巡線是平均用力,一個人10公里。現在我們可以實現網格化管理了,有高危區、普通區、相對安全區,按照等級,排兵布陣,大大提升巡線效率。一旦發生事故,能第一時間定位,盡量把影響縮小到最小范圍,還能避免次生災害。”